3月上旬,青島雙星與以韓國產業銀行為首的錦湖輪胎債權團達成一致,將以增資方式持有錦湖輪胎45%的股權,并成為其控股股東。
雙星集團表示,交割完成后,雙星將發揮錦湖輪胎的優勢和雙品牌協同效應,盡快成為全球**的國際化企業。
這項增資大約折合40億元人民幣,預期第三季度完成交割。
輪胎企業積極“走出去”
近幾年,中國輪胎企業正在積極“走出去”,加大對海外市場的開拓,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。
多數國內輪胎企業把東南亞作為投資設廠的**,這是因為當地具有優質天然橡膠資源、較低的生產成本和優越的投資環境。
2017年,山東萬達寶通輪胎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簽署備忘錄,準備在馬六甲州投資建設輪胎工廠,計劃占地面積90畝,主要生產高檔輪胎。
同年5月,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越南投資16.7億元,建設年產120萬條全鋼子午胎的輪胎工廠。
“部分原因是因為國內競爭壓力太大。”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。
相關專家也表示,隨著中國環保督察力度加大、國內優惠政策大幅削減,再加上人力、稅負等,輪胎企業的生產壓力越來越大。
中國環保稅1月1日正式實施,在影響輪胎行業的同時,其他相關產業如電廠、煤化工企業等,也面臨巨大的環保壓力,導致上游原料貨源緊缺,拖累開工。
不過,中國輪胎企業海外擴張之路并非一帆風順。
頻遭“雙反”調查
中宇資訊資深原材料分析師李旭表示,輪胎出口是中國輪胎企業主要盈利手段之一,所占比重基本維持在40%以上。然而,頻繁的反傾銷調查,嚴重影響到以輪胎出口為主要盈利手段的中小輪胎企業。
“中國輪胎經常受到歐美等國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,前幾年,尤其受美國‘雙反’影響*大。”白明介紹道。
以2017年為例,歐盟、土耳其、秘魯紛紛宣布對中國輪胎采取反傾銷調查,歐盟也在2017年10月表示,對華卡客車輪胎啟動反補貼調查。
美國和歐盟輪胎的準入標準也在不斷調高。
“在出口輪胎過程中,*令中國輪胎企業頭痛的就是認定標準。”輪胎業人士表示,“達到這些國家的標準,就意味著企業要多付出兩項成本,即提高生產成本和新增巨額檢測費用。”
面對壓力,李旭認為,中國輪胎行業需要淘汰落后產能,做大做強品牌效應,并采用智能化生產以降低成本,研發新輪胎產品。
有業內人士也認為,頻繁遭遇國際“雙反”調查的現象,警示中國企業應加速轉型升級。
在博弈中占據有利位置
“‘智能制造’和綠色輪胎產業化要結合起來。”白明說。
“智能制造”在解決人工成本、產品同質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。
李旭表示,發展智能制造已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。輪胎企業是否走智能化之路,關系著其長遠發展。研發綠色輪胎,同樣也是增強企業產品競爭力的有效手段。
海外建廠進而到進口國建廠,無疑是降低壓力的明智選擇。
白明表示,中國輪胎企業不進則退,必須要整合全球的資源和營銷渠道,擴大生產和市場規模,從而實現發展。到海外建廠,能夠很好地規避國際貿易壁壘對輪胎出口的影響,還能為后期拓展海外市場做鋪墊。
“中國輪胎企業海外發展益處很多。”白明強調,就地生產可以提高便利度,更加直接地獲得海外的優質資源,從而在國際輪胎市場的博弈中占據有利位置。
白明同時指出,中國輪胎行業不能為了“走出去”而“走出去”,一些企業還未達到海外生產的規模,應先在國內發展。而已經“走出去”的企業也需要結合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等,令海外發展更順暢。
(完)- 同類資訊
-
貿易戰對中國進口橡膠影響小2021年01月04日 14:36
-
天然橡膠進口高關稅應取消?2020年12月30日 14:36
-
大整治倒逼三門橡膠產業全新轉型2020年12月05日 14:36
-
航空輪胎國產替代之路并非坦途2020年11月30日 16:52
-
中國輪胎企業的研發投入仍有差距2020年11月02日 16:52
-
橡膠期貨市場迎來重大轉變2020年10月30日 16:52
-
20號膠上市對輪胎企業意義重大2018年06月30日 16:52
-
中國輪胎如何應對“雙反”調查2018年06月30日 16:52
-
歐盟修法影響所有輪胎供應商2018年06月30日 16:52
-
中國輪胎產能布局“內外有別”2018年05月07日 16:57